選課清單
TOP

台中文山社區大學

活動剪影pic

活動剪影

拍瀑拉族沙轆社歷史場域主題故事踏查

拍瀑拉族沙轆社歷史場域主題故事踏查
 
時間:2022/5/7
講師:潘明燈/ 沙轆社後裔、李榮鈞/ 文山社大講師、吳長錕/ 文山社大講師
 
▌根據人類學家的考古記錄,漢人未移入拓墾沙鹿以前,即有史前人類居在這個地方,荷西時期這個村落群稱為沙轆社,1731年大甲西社事件的抗清事件失敗後改稱為遷善社,目前在洛泉里普善寺後面建有一座遷善南北社同興公墳塚,另外沙鹿市區可以看到的番婆橋、番婆井遺跡、玉皇殿古碑揭示、社口等古地名、都是見證平埔族居住在沙鹿的事實。
 
▌拍瀑拉時光綠廊 
(1) 荷西時期地方會議
   大肚番王的據點在台灣中部,是由平埔族群共同建立的跨部落王國,拍瀑拉族  也是部落聯盟成員之一,1644年10月,荷派Piter Boon領軍攻打大肚王國,被拍瀑拉族強烈反擊所敗。1645年1月再出兵,大肚王國為荷蘭所敗,歸順臣服,訂立條約,大肚王參加在熱蘭遮城的地方會議。
 
(2) 明鄭時期沙轆社之役
   1670年(永曆24年)沙轆社英勇反抗明鄭統治,遭到鄭氏王朝將領劉國軒屠殺至僅剩6人,潛匿海口,幾乎滅族,史稱沙轆之役。
 
(3) 清朝大甲西社事件
   雍正9年(西元1731年)年底,沙轆社參與大甲西社抗清事件,沙轆社受創最重,族勢大衰,此事件平息後,清廷將「沙轆社」改為「遷善
   社」。
 
▌沙轆社同興公、祭祖靈過番年牽田慶豐收、走標選勇士
(1) 沙轆社同興公
  普善寺建於民國63年,古廟同興公原在番社埔以北媽憐山、養馬埔一帶,一度搬到今之菸酒公賣局配銷所位置,後來要蓋染織工廠,遷到番社埔(今沙鹿高工校園內) ,民國41年後因沙鹿高工建校,遷到當時中棲路323號(台灣新紡織廠附近) ,63年因中港路拓寬,再遷建於現址普善寺後方有一方型灰色建物,乃社民骨骸保存處,灰色建物壁上類似墓碑刻石,刻上「遷善社同興公靈位」「遷善南北社」等字。同興公既是沙轆社祖廟也是該社祖墳,也是尋找拍瀑拉族沙轆社足跡的地方。
 
(2) 祭祖靈過番年牽田慶豐收
平埔族的過年,其實就是豐年祭,當時因漢人常以「過番仔年」相稱,久而久之,平埔族人自己也隨漢人的說法,把慶豐年的儀式就叫做「過年」。族人後裔近年組織「臺中市沙轆社文化促進會」,每年在農曆8月2日舉行之祭祖,必備有五份生豬肉、五條有鱗生魚、五塊豆乾、十五個飯糰及米酒檳榔等供品,仍然保留祭拜生食的習俗,完成祭祖儀式後,舉行「走躔」、「牽田」,來表達過年的歡樂氣氛。
 
(3) 走標選勇士
走標為昔時遷善社每一年度的祭祖重要活動之一,即在該社舊址之北媽憐山下,分插五處布標,讓部落中強健未婚男番作競走活動,因此,也稱此種祭祀祖先的活動為「走纏」,俗稱「番仔走田」。據說獲勝者為勇士,可任選族中美女為妻。當晚,眾人到優勝者家中慶功,飲酒作樂通宵達旦。
 
▌番婆橋與番婆井 
 以前從文昌街往南邊走須經過一座橋,橋下方就是竹林南溪,而在溪畔有 
 一口井,是拍瀑拉族沙轆社婦人洗衣服、取飲用水的地方,因此,這口井
 取名為「番婆井」,番婆井旁邊的小橋稱為「番婆橋」
 
▌朝興宮社口媽、 社口與漢人入墾
大甲西社事件過後,漢人與平埔各族群間傷亡慘重,相傳奉旨至台灣撫慰平埔原住民的欽差大臣「覺羅柏修」,在海上遇到大風浪,九死一生,最後平安在水裡港上岸,係蒙天上聖母庇祐所致,特建朝興宮奉祀。因廟蓋在沙轆原住民出入的社口,故稱為「社口媽」,另有「溪仔媽」、「沙轆媽」稱呼。
 
▌台中文山社大所在的沙鹿區面臨著大量的移入人口,外來人口對在地的過往是不熟悉的,文山社大期盼藉著「拍瀑拉族沙轆社歷史場域主題故事踏查」活動,了解沙鹿地區歷史發展的脈絡,喚起學員對在地社區的關注及建立情感的聯結。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 
》 回總覽